微信扫一扫
微凉的风,带着“欢迎回家”的问候,穿过树丛,萦绕着树下的紧紧相拥。多年未见,有的人眼角泛红,有的人嘴笑得合不拢,有的人拉着老师又跳又蹦……仿佛还是当年的少年模样,重回母校身边。
上午9时许,由39名高一新生组成的仪仗队护卫着国旗入场,鄱阳一中80周年校庆盛典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八十载士行弘毅,互相砥砺,分阴是争。80年前,当朱铁文等乡贤在东湖之滨、荐福山上的荐福寺里创建士行中学之时,绝不会想到能有如今的成就和规模。今天,他们的学生们来了,替先辈多看看今朝校园。
新中国成立后的鄱阳一中首届毕业生孙锦元、黄剑也来了,他们与其他60多名63届校友一道见证了一中从两个班发展到今天90多个教学班,享誉赣鄱大地、名扬大江南北的全省重点高中的历史。
80年栉风沐雨,80年上下求索,80年奋斗不懈。正如姜平校长致辞所言,是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关怀、各届校友的努力,使一中得以迅速崛起。鄱阳一中81届校友、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回忆自己在一中的求学经历时深情地说:“鄱阳一中对我来说,是人生的起点。在这里,我铸就了自己为国家强大读书的初心;在这里,我学到了基本的知识和做人的准则;在这里,我懂得了怎么叫珍惜同学的情谊,怎样珍惜教师的教育。鄱阳一中给了我今天事业的一切基础。”
会场里心潮澎湃,会场外激情荡漾。花团锦簇的校园里,一中像一位容光焕发的母亲,喜迎群贤毕至。曾经的一中人,或拜访老师、或探访过去的教室和寝室、或参观新落成的楼舍……55岁的张子布正陪着他从美国回来的同学找寻记忆。他们都是鄱阳一中80届高中毕业生,“我们那一届只有两个班共90多人,99.9%都考上了大中专院校,现在散布在世界各地。两个班的同学集会都放在一起,清明、中秋、过年都要聚一聚,昨天30多人在饶洲饭店聚会。”
南大门、磨子桥、唐狮子成了校友们争相拍摄的焦点背景,三五成群的校友们在这里留影纪念。校园小道上人头攒动,一条条大红横幅点燃了学子的激情。苍苍白发、学术成就卓著的老校友来了,满腹才华、事业有成的海外学子来了,朝气蓬勃、青春昂扬的青年才俊来了……“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92届校友王勇民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校友们握手问候,深情相拥。阔别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同窗喜极而泣,像少男少女一样蹦跳着、欢笑着。退休老教师丁守仁在孙女的搀扶下来了,83岁的老人说自己才23岁,因为“60岁返还孩童”,并用“高兴又高兴”来形容“非常高兴”的心情。73岁的退休教师黄振亚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是一中67届毕业生,这里是我的母校,也是我工作的地方。这两天我很亢奋,昨晚就来了,今天又来了。女婿也在这里教生物,3个女儿、1个儿子都从这里毕业。很高兴看到母校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
八十年栉风沐雨,八十年桃李芬芳。鄱阳一中教师代表邵海波深情回忆:“有多少前辈,用他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又有多少新人,在这方热土上茁壮成长,磨砺成才。八十年来,一代代新老教师,一路风雨带着欢笑,一路歌声携着豪迈,洒无数汗水和心血,终使今天的一中桃李芬芳、百花满园。看到学子秀木已成林,铁肩担大任,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荣光。”正因为有一代代甘当人梯、甘做蜡烛的教师的默默奉献,才造就了今日鄱阳一中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