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鄱阳一位青年大学生的见证实录
转载
163k.com于 2020/02/07 10:33: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鄱阳发布
作者:鄱阳发布
207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今天是2月5日,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舆论关注开始,这半个月里疫情让我们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四天前,继武汉封城十天之后,我所在的县城鄱阳也下达了“封城”令。
第四天了,到处都静悄悄的。我也从一开始的慌乱,到慢慢平静。
但是,“封城”会持续多长时间?商品价格会有大幅度的波动吗?物资的供给能保证充足吗?人们的情绪还好吗?这样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一想到这些,便让我眉头紧锁,心中充满焦虑。

为了舒缓这焦灼的心情,我带上口罩,主动承担了采购任务,想趁着难得的晴天,去外头呼吸一点新鲜空气。
“封城”四天后的鄱阳,除了“安静”外再也找不出其他恰当的形容词。所有商店无一例外都关门了,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中间,心中充满了一种不真实感——这是老县城最为繁华的街道,在这春节前后本应是一片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可如今除了屈指可数的行人和偶尔驶过的警车外,四处都被寂静所填满。

百米开外的十字路口,我见到了一位仍然坚守在岗位的清洁工老人,空荡荡的十字街头,老人带着大口罩,身上的黄马甲,明晃晃的亮。
“封城”了,他一定很沮丧,我想。
可是,老人侃侃而谈,语气出人意外地笃定:“我觉得“封”比“放”好,“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病毒的传播,这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封路后出行的不方便应该要克服,因为这是关键时刻、非常时期。昨天,在西门路我被拦下不让通行。我说,政府没有下达我们停工的指示,那我们就要坚决在工作岗位上,我也是冒着危险工作的,我也担心,但是我要对我的工作负责!”
老人说,他是个陪读人员,儿女都回乡下的家去了 ,只有自己和老伴还有小孙子住在县城,春节没有回家,“因为要扫地,春节街上不能脏乱!对于我坚持扫地,家人没有排斥还很理解……”

老人说话间,我悄悄地拿起了手机,对着老人按下了录影键。
言语间,老人始终有着一份笃定的信心,“这样的信心来自于哪里?”我问老人。
老人家突然握紧手中的扫帚,眼中散发出坚毅的光芒:“我们当年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来了,五、六十年代,鄱阳这都是烂泥地,后来这些圩堤,都是我们那时候建起来的。现在科技发达、党员齐心。这个疫情,党中央是一再强调我们政府加强防控力度。我相信,再大的困难,共产党都会征服他们、战胜他们的!”

老人告诉我他姓高,我甚至忘记了问他的名字。可是,他的话重重地响在我的耳畔,仿佛一记惊雷,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让我真真切切地看见,究竟是什么,驱使着他们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仍然坚守在第一线,是信念,是纵使死神威胁也不会退缩半步的坚定的信念!多么地令人动容,多么地令人热血澎湃!
回望过去,中国人为了理想奋斗的历史,不正是一部理想信念的史诗吗?我终于明白,纵使疫情如何严峻,唯有始终坚信着胜利必将到来的信念,能够带领我们穿透病毒的阴霾。
作为一个同样被“围”在城中的青年大学生,我想,我应该通过我真实记录的视频和图片、文字,来讲述这些故事,用我的亲历来勾勒城市此时的剪影,告诉你,此时,我所看见的鄱阳。
(作者为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