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30多年前,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病痛无钱医治而过早离世。尤其是他们临终时痛苦与绝望的表情,至今仍让他揪心不已。
也就在那一刻,他暗下决心:学好医术,尽量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如今,40年已经过去,与他同出道行医的,大都在大医院就职拿高薪,唯有他,为了践行当初许下的诺言,至今仍在——
如果你不能拯救所有患者,那么请你尽全力治愈一个人的疾病;如果你不能治愈疾病,那么请你在医院里舒展你的微笑,永不放弃是你的天职,生命因你而精彩。
——题记
一次见胡润华时,是在新桥卫生所,皮肤白晰、透着儒雅与沉静,尽管是已过花甲的年龄,但从其轮廓不难看出其年轻时的帅气模样。
作为一名医生,胡润华虽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但他凭着扎实良好的医疗技术,高尚无私的医德,行医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件。
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事件频发的今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过便是功。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
随新城区日益发展、繁荣,许多人纷纷搬离老城区。胡润华诊所所在的老城区至今已是衰败凋零,门可罗雀。很多人劝胡润华将诊所迁至新城区,但被他谢绝了。
他动情地说:“在这里(新桥附近)我已经服务了30多年,对这里我已经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只要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我将永远不搬离!”
是的,正是这样一句朴实得有点倔强的话语,表现出胡润华为践行当初的诺言而默默地坚守和无私地奉献精神。
为减除病友痛苦 而潜心学医
1960年出生的胡润华,于1980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专班,后分配至鄱阳镇卫生院任一名医生。
为了提高医疗水平,胡润华先后师从名老中医吴才伦、王井祐和西医鲁炳琨老先生。
这段时间,勤奋好学的胡润华不仅从老名医身上学到很多医学知识、临床经验,而且学到了医者仁心、如何做人的高尚品质。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很困苦,许多人因看不起病而不幸地过早离世。
胡润华任职的镇卫生院食堂大师傅患上了肝腹水,由于没钱而耽误治疗。
临死前,大师傅拉着胡润华的手流着泪说:“我是没条件啊,其实我真不想死……”
其悲哀的表情,让胡润华心酸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就在胡润华当医生的第二年,医院里来了一位中年男子带着2岁的儿子就诊。经胡润华诊断,小孩患了急性脑膜炎,须住院治疗。
然而,就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该男子的妻子在南昌出了车祸。得到消息后,该男子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决定放弃对小孩的治疗,用有限的钱去抢救妻子。
最后妻子虽然致残但总算保住了一条命,可小孩子却不幸夭折了。
“那小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头上仍贴着打了点滴的医用胶布,一双清澈、无辜的眼睛望着我,他肯定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残酷的死亡。
“30多年过去了,小孩一双滴溜溜的眼睛,我至今不能忘怀……”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胡润华至今仍心酸不已。
也就在那一刻,胡润华就暗下决心,努力学习好医学知识与技术,将来自己开诊所,让那些没钱的人也可以看上病。
做老百姓的 家庭医生
经过胡润华的几年努力,羽翼渐丰的他决定单飞。
在这期间,他两次婉拒担任镇卫生院领导职务,也曾多次拒绝大医院和民办医院的高薪聘请,在县城解放街新桥段开起了诊所。
自诊所开起来后,胡润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卫生所工作中去。每天早起晚归,总是忙起来顾不上吃饭。
有时病人不见好转,胡润华便夜不能寐,躺在床上思考着,会不会诊断错误,是不是药量不准,所用的药会不会有副作用,是不是还会出现其他症状……
由于长期劳累过度,饮食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胡润华患上了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和长期失眠等疾病。
40多年来,由于忙于诊所工作,胡润华从未外出访亲走友,更别说旅游休闲,一天24小时吃住在诊所。
令胡润华欣慰的是,从医30多年来,胡润华的诊所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他首先严把进药关。过期药品、霉烂变质失效药,就是再便宜、再优惠他也不肯进购。其次,他时刻为病患着想,最多只开2天的药,病人看了两次仍不见效,绝不看第3次,怕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建议病人去大医院检查治疗。
如果病人不能前来就诊,胡润华就上门看病,从不收出诊费。值得一提的是,他看病从来不收挂号费。有的病人在其他医院就诊,为了病人方便治疗,胡润华也会代替注射、帮打点滴、换药拆线,免费测量血压、配备药品等。
由于胡润华诊所药价低廉、服务热情,所以在诊所附近老百姓眼里:“胡医师成了一位随叫随到,没有半点架子的好医师。”
1995年10月,有一位居住在鄱阳镇张王庙的6岁男孩,被开水烫伤,面积达60%,在县人民医院急救后,见其病情严重,建议家属送往省城医院治疗。
由于患者家属家庭贫困,没钱赴省城医院治疗。正当患者家属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建议家属到胡润华诊所试试看。家属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到诊所。
胡润华接手治疗后,非常重视。通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小孩烫伤的部位慢慢痊愈了。看到小孩治愈后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身影,胡润华感到很欣慰。
在他看来,他这半个月的心血,值了。
如今,那位小男孩已长大成人,但他不忘胡医生再造之恩,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打电话、发短信表达其感激之情。
2000年5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3岁的女孩来到胡润华诊所。经测量,小女孩正高烧。根据小孩子的症状,胡润华诊断为过麻疹,便开了药,打了针。
然而,两天过去了,小女孩仍未退烧,妈妈很不悦,脸色很难看,说两天都还没退烧,小孩怎么吃得消。
胡润华耐心解释说,小孩过麻疹,治疗好要有个过程。
妈妈一听,更不高兴了:“看了两天不退烧,还说什么麻疹,你会不会看病呀,这样烧下去要出事的!”
尽管胡润华心里特别委屈,但他没有和她争执,只是轻声细语地安抚对方。
到了第3天,小女孩脸上终于出了疹,也慢慢退烧了。后经过胡润华用中药调理,小女孩恢复良好。
这时,妈妈为自己当时言语过重而感到愧疚,说了不少的感谢话。
对此,胡润华笑着表示:“能理解,只要孩子好了,就好。”
以上仅是胡润华从医生涯的两个例子,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贯穿其40多年的杏林生涯。
为病患免费10余万元不言悔
采访中,胡润华告诉记者:“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心情,千万不能和他们计较,哪怕受了再大的委屈也要放在心里。总有一天,病人和家属会理解的。”
胡润华的诊所,不仅不收高价,而且能免就免。
有一位伍姓孤寡老人,患上严重胃病,身体素质较差,经常来到胡润华诊所看病。有时老人没钱就赊账,时间一长药疗费多达1200多元,直到老人临终,胡润华也没问他催过账,老人死后,胡润华就将账单烧了。
胡润华的妻子告诉记者,门诊所本来收费就低,利润少,然而来此看病赊账的也很多,最多时有200多张单子。其中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来还钱,他(胡润华)又面软从不上门讨账,也就成了死账呆账。过了年,他就悄悄地把单销掉了。每年就要销八、九十张单子,1万多元钱。前后共有10多万元钱没收回来。有时说他,他就说不要去催,人家有钱会来还的,没有钱催也没用的。
对胡润华的做法,很多亲戚朋友也表示不理解。他们说,你行医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是老样子。人家和你同出道的医生开诊所发了财,买了店铺、豪宅,连比你晚开诊所的人都发财了,你辛苦劳累几十年,真不值得。
面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不理解,胡润华淡然一笑,不做过多解释。
在他看来,虽然苦点累点,没有发财,但对得起病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医生这个称呼。
主动请缨 勇敢逆行
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是70年来的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于160万鄱阳人来说,这是一次危机,其程度之严重、其局面之严峻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2020年春节,似乎少了些亲情、友情,但我们却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
1月24日即农历大年三十,全县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取消了休假。考虑到胡润华年老体弱,长期患病且下半年就要退休,院领导对他上下班放松要求。然而,胡润华仍然按时打卡上班,从不迟到早退。拿他的话来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请缨,下社区与被监测人员测量体温,每天风雨无阻。
2月9日,疫情已在全国蔓延,鄱阳镇和饶州街道决定在鄱阳宾馆设立一个新的疫情监测点,需要鄱阳镇卫生院指派医务人员去测量体温。
测量体温时,极有可能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既辛苦又具有一定风险,很多年轻的医生有顾虑。
“我去!”胡润华找到院领导,主动请缨。
胡润华的举动感染大家,于是大家纷纷报名要求上一线……
胡润华带着妻子买好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连夜赶到监测点,当晚就为50多个人测量了体温。
宾馆没有一个服务工作人员,所有各种繁杂的事情都是医务人员来干,胡润华不但承担测量体温的工作,还将来人登记和测量数据造册,并且为入住人员安排房间,讲解、答复各种问题,不能正常休息,非常辛苦,他非但毫无怨言,而且乐此不疲。
通过一个月的坚守,胡润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没有出现半点差错。
【后 记】
2019年,胡润华被鄱阳县卫健委评为“全县好医生”。
这,是对他40年来兢兢业业、勤劳工作的肯定。
“从业至今,我前后共目送了近300位老人离世。他们有的走得很安祥,有的走得很痛苦。”胡润华说,“医生不是神仙,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治得好,但作为一名穿白大褂的医生,如果你不能拯救所有患者,那么就请尽全力治愈一个人的疾病;如果不能治愈一个人的疾病,那么就舒展你的微笑。永不放弃是医生的天职,或许生命因我们再一次努力而精彩。”
“或许是看多了这种生离死别的场面,让我渗透了生命的意义:人生不过就是那么短暂的几十年,活在世上只有尽一己所能做点善事、好事才有意义。所以,我不后悔我的所作所为。30年前我就许下了‘尽能力减除病人的伤痛,尽最大努力去救死扶伤’的诺言,至今仍初衷不改,我会用一生的行动来践行我的诺言。”
胡润华说这话时,一脸庄严。
(文/图 陈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