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鄱阳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0793资讯 / 经济资讯 / 正文

未命名-1.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鄱阳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

转载 163k.com2020/06/08 19:51:3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鄱阳湖大米 作者: 196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90号公告,“鄱阳大米”经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是极具价值的地方名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鄱阳大米”。




鄱阳湖因鄱阳县而得名。鄱阳水稻种植历史源远流长。与鄱阳紧邻且有4个“都”系从鄱阳划出的万年县,就曾发现距今1万年左右地层中的水稻植硅石标本具有栽培稻的特征。早在秦汉时期,鄱阳湖地区的鄱阳县就是重要的稻米生产区。东汉中期,湖区土地开垦面积得以扩大。唐朝开元元年(713) 饶州就将一种香味很浓的优质粳米向朝廷进贡,自唐开元之后,江西饶州岁贡粳米,成为皇帝粮食供应基地之一,饶州贡米,即后世所谓“饶粘”,又称“香云占、大禾米占、大禾谷、香禾”等。明代鄱阳县大力开展围湖造田,筑大小圩堤24条,围田面积9743.74公顷,加上水稻品种增多,粮食产量不断增高,安徽人汪伟在奏疏中写到:“徽州介万山之中,粮食仰赖饶州鄱阳、浮梁”,“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三日不至有饿莩,五日不至有昼夺”。

近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粮食作为江西农业作物的主导产品,是省政府优先重点扶持的重点产业。《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水稻产业实现由稻谷输出到以品牌大米和大米深加工产品输出为主的转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并促进特色资源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登记,强化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加大品牌整合和推介力度,培育一大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具有鄱阳湖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建立“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的标准、标识体系,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品牌农业。

天然发达的水系、优越的气候条件、鄱阳湖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悠久的种植历史,造就了鄱阳大米以其外观晶莹剔透,具有光泽,米粒长柱形;米饭洁白香醇、爽滑、有嚼劲,适口性好,冷却后不回生等特点。

“鄱阳大米”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意味着农产品附加值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资源优势将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下一步,鄱阳县将继续推动本地农产品实现地理标志登记,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带动品牌经济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