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印象饶州之风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0793资讯 / 教育文化 / 正文

未命名-1.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印象饶州之风华

转载 163k.com2020/06/14 17:22:2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4178 阅读 3 评论 450 点赞

饶州历史

       一说起古饶州的历史,关于她的故事和过去的精彩就别提有多丰富了,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认真了解过古饶州的人,几乎都会对那里“历史悠久的人文,富饶之州的物产”其丰富度,叹为观止,深入爱之。为了让友人和来饶州(赣东北)旅游的朋友们有个大体的认识,有必要写篇介绍古饶州的文字,使大家更好的认识饶州。

       饶州,因“山有林麓之利,泽有蒲鱼之饶”而得州名。春秋为楚番邑(古读PóYì),隋平陈后置饶州,州治为今鄱阳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有“七县之会饶州府,锦绣江南鱼米乡”美誉。历史上均为,郡、州、路、府、县治所。

       古饶州历史上比较稳定的结构,以鄱阳府治所在地为中心,从隋唐至清末长达一千余年稳定的饶州“一府七县”格局,形成了一个特质的饶州文化区,影响深远。一般公认以一府七县所组成,现如今由上饶市、景德镇市、鹰潭市三个地级市组成的赣东北,地理上囊括了江西五大河流的饶河、信江流域,可以说处于赣东北的黄金地带,其中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德兴市,以及景德镇市全境、鹰潭市余江区,均为古饶州府辖区。现在小编就带各位每个都认识了解一下古饶州吧。


640.webp (1).jpg

一、饶 州 府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置饶州,治鄱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复为鄱阳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为饶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信江两流域(婺源、玉山两县除外)。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复为鄱阳郡。肃宗乾元元年 (758年)复为饶州,辖境缩小,仅限今鄱江流域及信江下游地区。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饶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为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饶州府;清沿用明制,治所均为鄱阳县。直至民国1912年,废府属省,这种局面才结束。

      有研究学者从历史维度认为,饶州文化的主干是景德镇瓷文化、德兴铜文化、万年稻文化、浮梁茶文化、乐平孝文化、余干干越文化、安仁书院文化、鄱阳戏曲文化、鱼俗文化,以及饶州会馆文化、科举文化、移民文化等。这些传统历史文化作为“饶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跨区域整合宣传的同时,还需要根据现实条件进行细分、深入研究,形成系统成果,可以有效服务于文化旅游,赣东北区域社会发展等经济事业产业发展。

鄱阳永福塔

640.webp.jpg

二、鄱阳

     饶州文化是赣文化的重要分支,了解悠久灿烂的饶文化,对于理解古饶州府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察今须鉴古,先让我们从饶州府治鄱阳县开始梳理一下历史脉络。

     鄱阳县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称。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置番县,县令吴芮始筑城池,县治在今鄱阳镇。西汉因县城处番水(今鄱江)之北而改名番阳县。东汉改鄱阳县。建安十五年(210年)为鄱阳郡郡治,县治迁至今古县渡镇。三国赤乌八年(245年)县治还至今鄱阳镇,晋咸宁六年(280年)三月迁治今石门街镇,南朝齐中兴二年(502年)还治今鄱阳镇。隋开皇九年(589年)为饶州州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饶州路路治。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为鄱阳府府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饶州府府治。

      隋唐时期,饶州、鄱阳郡之名曾数次更替,唐中期以后称饶州。三国鄱阳郡始置之时,辖境甚广,不仅包括饶河、信江流域各县(婺源县除外),甚至包括都昌县等地(今属九江市)。唐乾元元年(758)始设信州后,饶州、信州并置,饶州治所为鄱阳县。

     鄱阳县自古为经济文化重镇,历经近代以来的衰落,现又呈崛起之势。全县总面积4215平方公里,人口160万,为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国土面积第二大县(修水县4504平方公里)。县城设饶州街道办事处和鄱阳镇。

三、余干

      历史中的余干县其实与古饶州关系最为紧密,信江自上饶流下自余干境内最后最后注入鄱阳湖,余干的船只都要经过古饶州府治鄱阳。而江西老表的由来,其实民间传说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由于饶州余干人救了他的命,所以称饶州人为老表,后来整个江西都用上了这个称呼。如今的余干县和鄱阳县,万年县都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余干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与万年县接壤,西连南昌、进贤县,南与余江县、东乡县毗邻,北邻鄱阳县。国土面积2331平方公里,地貌以低丘和滨湖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基本构成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四、万年


      万年这个名字一直是小编比较喜欢的,在赣东北这个神奇的地方有这么一种称呼,叫“鄱余万是一家”,这足以说明这三个地方在古饶州的山水相近,人员相亲的密切联系了。

      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乐安河下游。隶属上饶市。境内属丘陵地带,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东与弋阳交壤,西与余干毗邻,南与鹰潭市接壤,北与鄱阳、乐平相邻。面积1140.76平方千米。总人口37.9万人。全县现辖6镇10乡192村委会,总人口37万,幅员面积1140.76平方公里。

      明正德七年(1512年)割鄱阳、余干、贵溪、乐平四县边地设县治。境内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古文化遗址近来闻名于世,被确认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并列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万年特产主要有驰名中外的万年珍珠以及久负盛名的万年贡米和万年水泥。

五、浮梁

      古时景德镇仅是浮梁县一个镇,由于在昌河之南又叫昌南镇,宋代皇帝由于热爱瓷器,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昌南镇,这才有了享誉世界的景德镇。现如今的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景德镇市,地处赣、皖二省交界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重点县(市、区)之一,属高效集约发展区。浮梁县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万亩。

      当地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乐平古戏台

640.webp (3).jpg

六、乐平

      在赣东北,一个乐平佬的称呼,能够说明乐平人的精明和聪慧,当然还乐平的美食、乐平的狗肉和桃酥更是特色。如今的乐平市隶属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为景德镇市代管县级市,乐平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连景德镇市,东邻德兴市和婺源县,南越万年县接鹰潭市,西毗鄱阳县。地处赣东北丘陵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南边沿多山,历居山主峰海拨789.2米,为该市最高点。中部平原与丘陵交错,西部多平原。乐平市总面积1980平方公里;辖14个镇、2个街道、2个乡;总人口85万人。

      乐平市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乐平古城、观音阁、东山寺、乐平古戏台、红十军建军旧址等人文景点,有文山石林景区、历居寺、洪公祠、洪岩风景名胜区、翠平湖等自然旅游景点。

七、德兴

       德兴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 德兴市为江西省直辖,上饶市代管市(县级),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德兴市总面积2101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5个镇、6个乡和大茅山省级经济开发区,1990年12月撤县设市。2016年,德兴市常住人口为30.02万人。

       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在历史上,拥有进士417名,约占整个上饶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并涌现出湿法炼铜鼻祖张潜等一大批名人。德兴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三清山位于市域东部,大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梧风洞就在境内。

八、余江

       如今不了解赣东北历史的人,很多人是不知道余江也属于古饶州地区,其实余江也深刻的烙印了饶州的文化和饮食习俗。 余江区物产丰富,“茄子干、红糖、葛粉”被称为余江三宝。 余江原名安仁县(宋端拱元年设立),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易名,由于境内有余水(信江)而取名余江县。余江区隶属于江西省鹰潭市,地处赣东北、信江中下游,东与鹰潭、贵溪市接壤,南和金溪县相通,西界东乡区,北邻万年县、余干县。国土总面积为936平方公里,人口38万。余江区是“中国葛之乡”; “中国雕刻之乡”;国家粮食大县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出口基地县。

640.webp (2).jpg

  什么是饶州,一府七县,古饶州,但饶州又是写不尽的饶州,说不尽的饶州,她的博大内涵,让人动笔总有疏漏。

       江右番郡,饶州古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饶州,富饶之州。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