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因为爱,她选择默默付出,16年来不离不弃。因为善良,她和丈夫又将这份爱心传播给其他高位截瘫残疾人群,为更多人带去了希望。“最美军嫂”张秀桃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爱的真谛,用行动演绎着人间大爱。张秀桃先后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她的家庭继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后,近日又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光荣称号。
张秀桃(右一)在义卖残疾人手工艺品
因为爱情 默默坚守16年
2002年,张秀桃在河北鹿泉市部队医院实习时,被安排护理颈椎粉碎性骨折、高位截瘫将近3年的一级伤残军人朱光进。“他面容憔悴但不失帅气,可是不愿多说一句话。”这是张秀桃对朱光进的最初印象。她得知,朱光进入伍后积极上进,还写得一手好字,领导和战友都很喜欢他。然而受伤后,他一直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几乎没人能与他沟通。张秀桃凭着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军人的崇敬,暗下决心,决不能让他一辈子就这样躺在这里,她不仅要抚平他身体的伤痕,更要抚慰他心灵的伤痛。通过交流,两人最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2003年底,家人把朱光进接回鄱阳老家进行康复治疗。2004年11月,朱光进病情加重,几次流露出轻生的念头。张秀桃得知情况后,立刻决定要到鄱阳照顾朱光进。尽管父母极力反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秀桃自己清楚,她已爱上了这个残疾军人。“虽然没有健康的身躯,但不能没有完整的爱。”凭着这份执着的信念,张秀桃打动了亲朋好友。她辞掉了在石家庄的工作,千里迢迢辗转来到鄱阳,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一坚持就是16年。
2012年,张秀桃无私奉献、倾情照顾一级伤残退伍军人朱光进的爱情故事,经媒体集中报道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人,数以万计的网友踊跃发帖、跟帖,称赞她是“最美军嫂”“最具大爱的80后女孩”,当年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后来,以她为原型的电影《桃子的爱情》也在全国上映。
建立基地 开展公益活动
张秀桃的事迹被媒体宣传以后,很多高位截瘫病人慕名前来拜访她。秀桃看到许多高位截瘫病人家庭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心里非常难过,便想要建立起一支志愿服务队,帮助这些病人,大家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扶,共同战胜病魔。说干就干,张秀桃和丈夫一起牵头组织,投资100余万元,在离县城15公里的乡镇,建起了一所可容纳60人的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该中心设有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等,可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居家托养、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服务。同时,在此还成立了“鄱阳县桃馨缘志愿服务队”和“妇女之家”,为女性朋友提供化解纠纷、法律援助等服务。
张秀桃和丈夫一直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帮助近百名残疾人走出思想、生活、工作困境。
心有大爱 奋战抗疫一线
今年春节,张秀桃从电视上看到军队医护人员出征武汉的报道,内心充满了牵挂。她从本不殷实的家庭生活费中捐出28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鄱阳是人口大县,也是疫情较重的地区。当张秀桃得知自己所在的朱家桥村防控工作缺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找到村委会,要求参加卡点执勤。起初,村干部考虑她家的特殊情况并没有同意。“我也是一名医护人员,懂得防疫知识,这项工作我能胜任。”最后,拗不过张秀桃的村干部,只好勉强答应了她。
张秀桃发现村里防疫物资紧缺,便说服开诊所的亲戚,把仅存的100只口罩和少量的消毒酒精捐献出来,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同时,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志愿者队伍也不断扩大。据了解,张秀桃白天参加村里设卡封控,协调分发防疫物资;晚上回到家中,还要悉心照料爱人和孩子,可她毫无怨言。她的故事感动着乡亲,并纷纷为其点赞。(本报记者 齐小龙 见习记者 任晓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