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鄱阳最新发现:鄱阳古县城在凰岗,可是在凰岗,又有何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0793资讯 / 教育文化 / 正文

未命名-1.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鄱阳最新发现:鄱阳古县城在凰岗,可是在凰岗,又有何用?

转载 163k.com2020/10/27 11:23: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17380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鄱阳的缔造者就是吴芮,他是吴王夫差的嗣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后,番君吴芮封为鄡阳县令。秦始皇,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不过秦始皇去世后,秦王朝就走向衰弱,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西汉。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王,赵王张耳、燕王臧荼[t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韩王韩信。吴芮是唯一善终的一位,世袭王位。

吴芮为何能够善终?这个与吴芮的封地有关,他没有在鄱阳,而是到了长沙,担任长沙王。还有就是吴芮示弱,他把自己的城池拿出来贡献给刘邦的族人。其次是,他让自己的子嗣去了回老家过平民生活。相关史料有记载,吴芮的儿子到了鄱阳。(有人说是浮梁县的瑶里,也有人说是乐平),最后可能的地方是鄱阳凰岗。

为什么是凰岗呢?古代,凰岗在古代属于水运枢纽。在凰岗,虽然徐姓和刘姓居多,但是吴姓名人是最多的。凰岗古代名人吴姓居多,而且官职比较高,有吴存、吴伸、吴镛、吴仁杰、吴元履、吴霖、吴元复、吴盈等。为什么?因为鄱阳王就姓吴,在古代是鄱阳第一大族。在凰岗的吴姓族谱上有番君书馆,番君书馆就在凰岗的吴家边(又名学堂村)村口。相传,学堂是吴芮读书之所,番君书馆文革时毁。

也就是说,吴家边以前的名字是学堂村,村子里有番君书馆。凰岗镇出土的汉代墓志中,就有学堂村的介绍。从这点说,凰岗就是鄱阳的前身,鄱阳几经易名,从番君到鄡阳,再到鄱阳。“鄱阳是由番君演变而来,为什么叫鄱阳?”是因为吴芮老家吴家边就在郭璞峰以南,昌江以北。至今,在凰岗,依然居住了大量的吴姓,族谱记载其祖先为吴芮。

凰岗是鄱阳的前身鄡阳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吴家边附近有鄡阳,有古城墙遗址,以及林士弘为何能在隋末,短时间称帝?一个原因就是凰岗的地理优势,在隋代的时候陶瓷是生活必需品,作为饶州的老县城,这个地方居住的人比较富裕,而且水运发达、人员集中。这使得林士弘在凰岗响水滩(这个响水滩不是鄱阳的响水滩,属于凰岗古地名,就在蔡家洲附近)起兵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在汉末,记载鄱阳县城是现在的古县渡。但是在三国之前,应该在凰岗。之所以这样,隋代,作为第二县城、商贸中心的凰岗才有可能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能量。此外,古县渡之前,鄱阳的县城应在距离古县渡毗邻的凰岗。从宋代岳飞、范仲淹、元代赵孟頫、明代徐霞客等,凰岗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遗迹,这是很多乡镇不具备的。

范仲淹为徐氏三世祖(凰岗人称七公)的徐季坤写墓志,这说明凰岗在古代时期的地位高。即便是新中国初期,凰岗依然是赣东北最重要的水运枢纽,当时景德镇的瓷器通过凰岗码头起运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商品在凰岗码头集聚,凰岗昌江两岸停泊的帆船在老一辈的记忆里都印象深刻。可是,即便鄱阳古县称在凰岗,那又有何用?

唯一有用的就是精神文化的引领,告诉后一辈凰岗曾经辉煌过,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迎着前人的足迹,再立新功,建设富饶凰岗的征程。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