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饶河绕半城
五湖嵌城中
两千两百年,文明古县流光溢彩
一百六十万,鄱湖儿女奋勇争先
江湖交汇处,风从东方来
是江西鄱阳!
东湖一隅
▼
古韵鄱阳 人文荟萃
鄱阳县古称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番阳县。这里曾被称为饶州,喻为“富饶之州”,这里还是中国历史上八大移民圣地之一,210万人从这里出发迁往各地,有“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之称。
瓦屑坝遗址
▼
瓦屑坝移民文化馆
▼
在22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留下了无数瑰宝。
先贤——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饶州知州范仲淹、饶州刺史颜真卿、大词人姜夔、中华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东晋大将军陶侃、四洪(洪皓、洪适、洪遵、洪迈)、唐代爱国名臣张巡、南宋丞相江万里、诗人白居易、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原化学工业部部长彭涛、红十军杰出指挥员李新汉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范仲淹书房—碧云轩
▼
曾任饶州刺史的颜真卿
亲笔手书《报蔡明远》
蔡明远为鄱阳人
▼
陶母像
▼
古迹——永福寺塔、文庙、莲山古汉墓群、明淮王府遗址、秦番令吴芮督军台……
永福寺塔
▼
吴芮祠夜景
▼
文庙
▼
非遗——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渔业生产区习俗、渔鼓、鄱阳瓦屑坝祭祖、张王庙会、赣剧饶河戏、民间灯舞、传统榫卯制作技艺……
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
张王庙会
▼
饶河戏
▼
民间舞灯
▼
鸬鹚捕鱼
▼
大美鄱阳 湖光山色
南宋《舆地纪胜》记载:“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鄱阳湖因鄱阳而得名,鄱阳因鄱阳湖而扬名。这里有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是候鸟天堂、梦中湖城。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
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
▼
冬日万羽翔集,百鸟争鸣
▼
每年秋冬,多达数百万只候鸟,一路自北而南,穿过万里层云,到达鄱阳湖畔。
秋日里的鄱阳,诗情画意
▼
这里曾是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境内大小湖泊上千,八百里长堤守安澜,乐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行百舸、渡万舟,经鄱阳湖直抵长江。
军民水库
▼
饶河联圩
▼
昌江河畔
▼
渔舟唱晚
▼
“楼殿冠崔巍,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范仲淹曾在诗中盛赞的芝山,虽是73.4米的“小个子”,但每到朗朗晴日,登上山顶五老亭便可远眺庐山。
建于芝山的鄱阳楼
▼
钟灵好风光,还看莲花山。这里古树参天、山川河流、泉瀑交错、珍禽异兽,风景随四时季节而变幻,山势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美、青城之幽、峨眉之秀。
钟灵巍峨莲花山
▼
山里的世界仿若桃源
▼
莲花山上有白云寺,始建唐朝贞观年间,是著名的观音菩萨道场。
食在鄱阳 色味俱佳
在4215平方千米县域之内,山林、湖泊资源丰富,造就食材的多样,先民穿越四季,采撷自然的馈赠。
于是就有了“春鲇、夏鲤、秋鳜、冬鳊”时鱼之分,有了湖水炮制的黄丫头煮腌菜、酒糟鱼,还有了地方特色的藜蒿炒熏腊肉、水菊子饺子粑、猪血鲇鱼糊、葱酥饼、菱角饭……
全鱼宴
▼
藜蒿炒熏腊肉
▼
鄱阳一绝——黄丫头煮腌菜
▼
和谐邻里包水菊子饺子粑
▼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两千多年来,鄱阳美食演绎出咸鲜兼辣的风味,呈现出湖区特有的顽强生命力。
活力鄱阳 青春正好
浩浩荡荡的鄱阳湖,赋予了鄱阳对外开放的自然禀赋。脱贫摘帽后,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处在发展的关键期,鄱阳提出了“对接长(长三角一体化)、粤(粤港澳大湾区)、海(海西经济区),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全面建设鄱阳湖东岸区域中心城市”的新愿景。
九景衢铁路
▼
江湖潮涌浪涛声和饶河戏古腔雅调的融合,“唱”出了鄱阳兼容并蓄、传承进取的精神气质。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建设秀美乡村
▼
扶贫艾草产业园里劳作忙
▼
渔民晾晒渔获
▼
着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快速推进水毁工程修复,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做大做强粮食、水产、油茶、中药材、果蔬、稻田综合养殖等六大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实现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六次产业”新业态,使传统农业大踏步走向现代化、智慧化。
播种收储各环节
实现全程机械化
▼
用古老文明塑造现代世界,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也是世界的。当我们将镜头升至城市上空,视线穿过霞光,留影的地方,一片繁忙——复原古饶州水运盛景的五湖连通、重现大明风华的饶州古镇、串连千年历史的鄱阳湖博物馆等工程建设现场昼夜不停歇。
来源:鄱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