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鄱阳一中:梦想起航的圣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0793资讯 / 教育文化 / 正文

未命名-1.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鄱阳一中:梦想起航的圣地

转载 163k.com2021/04/10 21:29:2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鄱阳发布 作者: 26169 阅读 0 评论 5 点赞
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


有梦想的地方就有生生不灭的希望,有梦想的地方每天都有崭新的太阳。


几代人的奋斗铺平了鄱阳一中疾驰的道路,几代人的奋斗铸就了鄱阳一中今日的辉煌。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该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高中教育不断发展,努力塑造鄱阳一中新形象,不断创造新佳绩。


壮怀万里、云路千程,东方风来春催人。如今,一中人正在把夙兴夜寐的理想照进现实。



从教改上“发力”  做教学质量的“探索者”

没有教改,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该校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学校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年级分部管理”,推行“学科教研月”特色活动,实施“精品课堂”特色教研、“青蓝工程”以老带新等管理措施,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该校成立了学科中心教研室,由各学科中心组组长1名、组员2名组成,分别来自不同年级,加强对本学科教研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自学科中心教研室成立以来,该校教研活动氛围明显改善,各学科中心教研活动精彩纷呈、百花齐放。


该校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加大对教研效果、备课水平、作业批改的检查力度。坚持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对策,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并编写了《鄱阳一中教研优秀美篇汇编》。

“事实证明,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在课前充分准备、在课堂主动学习、在课后及时巩固,效果比较明显。”该校副校长张立新如是说。2020年的高考再次印证“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校内外一致认可。


从队伍建设上“着力”  做教育管理的“践行者”

大道容众,同心同德创名校;厚德载物,群策群力铸辉煌。


这是一个不甘平庸、敢于超越的集体,这是一个负重努力、众志成城的集体,这是一个昂扬不屈、无坚不摧的集体。管理者积极有为、思路开阔、宽厚睿智、虚怀若谷。该校领导班子廉洁高效、团结务实。中层干部均为业务骨干,学历高、水平过硬。



该校重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坚持每周例会制度,结合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困难等实际问题,坚持做到每次学习有专题、有收获、有反思,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改革意识。


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该校管理严谨,指导妥当。定期布置工作,每周一次年级班主任例会,每月全校班主任一次例会。发现问题,快速跟进,早晚考勤,形成惯例。建立约束机制,促进职业道德提升,实行学生民意问卷调查,严格执行《班主任工作量标管理评估方案》,并组织班主任撰写班级管理心得经验文章,整理汇编成一本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德育校本教材——《走进学生思想深处》。



该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等文件精神,把培育高尚师德放在首要位置。组织教师写师德承诺书,通过学习写心得体会,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从文化熏陶中“聚力”  做人才培育“引领者”

作为省重点中学,提高高考录取率才是硬道理。


五年来,鄱阳一中人不负众望,不辱使命。2016年,张俊楠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余创辉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17年胡云辉、胡建鹏、徐亚奇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18年陈婷同学,2019年吴军、江佳明、朱元江同学均被北京大学录取;2020年洪岩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6年以来,录取清华北大、县文理科状元人数第一,中科大少年班全县唯一;高考600分(不含2020年)以上总人数,一本上线人数及录取率,二本上线人数及录取率居鄱阳县第一、位居上饶市前列。


——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64,一本人数338,二本人数1109;


——2017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31,一本人数322,二本人数1017;


——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81,一本人数437,二本人数1064;


——2019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99,一本人数450,二本人数1253;


——2020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94,一本人数501,二本人数1309。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出蒿莱便倚天。正是几代一中人的努力,学校得以桃李满园,硕果飘香。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鄱阳一中为大专院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学子,其中重点大学近万人,培养北大、清华学子近百人,正教授120余人、副教授600余人。



该校以“明理、求知、强身、报国”为校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将“勤奋、忠诚、正义、勇敢”作为对每位同学的基本要求,力争内化到学生思想深处。着力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万千一中校友遍及海内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不俗的贡献。



该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学校办学理念为主题,科学的规划校园整体布局,把教育的目的和科学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充分发掘本校内部资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在全校各年级也征集了部分学生作品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赋予了浓郁的德育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后记】

鄱阳一中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要谱写灿烂辉煌的将来。


春的萌发、夏的热烈、秋的沉稳、冬的蕴蓄,在四季轮转中,历经风雨的鄱阳一中人已奏响了一曲激越奋进的凯歌,峥嵘岁月铸就的昂扬不屈的品质和精诚团结的精神将继续传承。


鄱阳一中的希望正升腾在每一位一中人火热的胸中,在新的史册上,将续写她光辉的历史,迎来她意味更浓的春天。  (记者 陈元波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