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清明时节带你游历余干名山,重温这方多情山水人文故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0793资讯 / 余干资讯 / 正文

未命名-1.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清明时节带你游历余干名山,重温这方多情山水人文故事!

转载 163k.com2023/04/02 19:24: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余干之窗 作者:余干之窗 16226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余干,地处鄱阳湖平原,虽无崇山峻岭,但也不乏山峦低丘。这些山峦岗地虽没有地理上的海拔优势,但不输人文上的丰厚底蕴。
      今天,让我们走近余干名山,走进那藏在名山里的历史。





     李梅岭:海拔390米,为余干第一高峰,位于社赓镇李梅村东边,桃源村南面。旧名贞女峰。东汉时吴丹结庐修炼于此,时称吴凤岗。唐代称平原峰。

      五代时,章嵩隐居于此。李歧、梅用以嵩为师,学有成就,后人把此峰改为李梅岭。因峰顶白云缭绕,又别称白云峰。

      南唐时,山上建有平原寺,清代重建,改名白云峰庙。现在又叫白云峰寺,为2018年重建。

      2018年重建前,它是这个样子的。

    五彩山:海拔120米,在县西南社赓镇邓墩村前,初名龙山,相传汉朝长沙王吴芮出生时天放五彩,因名五彩山。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山游玩,留下了许多佳作,“仰望彩山景依然,桥水仍堪歌清涟,乌龟戏入仙人网,秀才垮墨砚池泉,游鱼常有马鞍石,飞蛾贴壁对犬眠,芮王阁鼓鹭心梦,万松晨钟到耳边”,诗中状写了当时五彩山的著名景点。

      宋饶州府尹王十朋游五彩山,有诗赞曰:“吴芮当年生此山,此山彩色锦官城。如今不爱繁华地,松桂森森一色青。”

      据史料记载, 芮王阁是五彩山主要景观之一,它气势恢宏,环境优雅,全阁分上、中、下三殿。在芮王阁的左侧是造形考究的花厅式古戏台,右侧是观音堂、禅堂及膳厅。

      现在我们见到的“芮王殿”,是由余干县吴氏文化研究中心集资,于2018年落成的。

万春寨:海拔282.8米,为余干第二高峰。因山高林密,万年常春,旧名万春山。

      清时,山间有山民扎寨,易为万春寨。今山上两主峰又称北寨、南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先后多次来五雷开展工作,凭着万春寨崇山峻岭的天然屏障点燃了余干县革命之火。

      上世纪80年代,余干县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发现了15处历史文化遗址。其中有一处就在北寨,属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在遗址中采集有:

印文陶片:云雷、回字、网结、方格、组合纹(三国)
陶器残片:平底罐(周代以后)

高显峰:海拔214.1米,南连万春寨,因山高峰显得名。又名高悬峰。

      山顶有一祖师庙。据说邵式平1932年曾在此庙召开过会议。

     老庙下现又建有一座二层新庙。

      这是二层新庙后面民房内悬挂的说明性标牌。

东山岭:县城中部,南临市湖,北抵竹根岭巷,海拔56.2米。上有东西两峰,状如羊角,旧名羊角山。南朝时,名羊角峰或名双覆峰。

      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敕改为余干山。宋时,以其平地崛起,巍然如冠,得名冠山。东峰名羊角峰,西峰名花蕊峰。明时,知县古青高改冠山羊角峰为龙角峰。清代,以岭居县治东侧,称东山岭,又名东岗岭。

      山上树木葱茏,亭楼点缀,石级盘桓,奇石嶙峋,是余干县城主要风景区。远望鄱阳湖,烟波浩渺;素带信江,白帆点点;冠冕对峙,沃野无垠。俯瞰城南,市湖碧波荡漾,琵琶洲头,杨柳依依,山下街道宽畅平坦,层楼栉比,绿树成荫。

      近年来,南面山脚的图书馆、博物馆及临街的文化馆拆迁到世纪广场,就地新建起了冠山公园,西侧有公路直达山巅,东,南,北三面均砌有水泥台阶登顶。

      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挺立在东峰之巅。

      纪念亭、浩气坊飞檐流丹,气势雄伟。

      西峰上乘风亭,南宋张浚父子曾游其上。亭边龙池(又名墨池),一泓碧水,四时不竭,相传为朱熹洗砚处。峰南半山中的东山岭招待所系南宋东山书院旧址,朱熹曾讲学并注《离骚》于此。

      书院东侧的干越亭是历史名亭,始建于唐初,刘长卿、王十朋、梅尧臣等名家均有留诗。王十朋的“干越亭前晚风起,吹入鄱湖三百里。晓来一雨洗新秋,身在江东画图里。”当是流传最广的一首了。

冕山:在县城东南,海拔98.8米。相传隋末林士弘退保余干,敌至,市民避居此山得免于难,遂名免山。后人以邑有冠山,又因有“吴楚冠冕”之名,改曰冕山。

近年余干县投入1.2亿元在冕山打造占地约1100亩,集生态、旅游、休闲、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冕山公园。

      冕山公园内有一座46米高的吴芮雕像,峨冠美髯,端坐执卷。

      吴芮是秦汉之际余汗县(今江西省余干县)人,西汉吴氏长沙国第一代王,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

貊皮岭:大溪乡境内,龙津大桥东南,东北濒信江,西南与牛头岭相连。面积0.4平方公里,海拔109.6米,植被松树,有煤、石英石等矿藏。

      传说古时该山树木茂密,常有貊兽出没伤人,后群起捕捉,获后剥皮于此,故名。山下有明左布政使张吉墓。

      山下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大溪乡八圩佈村。

      村口有高大的张吉塑像。张吉为明代理学名家,官至贵州左布政使。

      据佈村村民介绍,张吉墓其实在貊皮岭东边的一座小山下,因葬有布政使张吉而名为布政山。

福安山:在县东杨埠乡杨梅源村东北。为高显峰西部一支脉,海拔123米。

      山上建有菩萨庙——福安山,能保幸福平安,故名。

石虹山:在县城玉亭镇石山村,有大石山、小石山。

       其中小石山有个由几块巨石叠架而成的鸿洞,可容数十人,洞中原有石桌,石凳及仙人床、仙人锣、仙人鼓等。据传,古有尧碑在此,上刻古篆八十三字,宋存二十八字,人皆莫认。后古篆被磨灭,只字不存。

      清代当地人段藻作有《小石山歌》以记其事。

       清时,山下建有澹湖书院。邑人段藻讲学之地,当时来求学者很多,乐平胡羽尧,芝阳(鄱阳)程步渠,万年王镜航皆出其门下。今废。

      北宋崇宁年间,余干县令吴与(字可权)偕同周先之,吴中立、成辩之等游石虹,刻字三十,皆楷书,文曰:“至来游石虹。崇宁癸未夏,蕲春吴中立,开封成辩之,漳浦吴可权,怀玉周先之”。

      石刻至今仍存,被列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建平供图)

山岩岭:在县西南九龙乡境内儒泉肖家村后。东靠岭下,北邻西仓下,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22米,石灰岩。

      此山远看如怪兽仰天张口露牙,山势兀突;近眺则嵯峨险峻,态势逼人。

       岭上怪石嶙峋,巉岩如牙,俗称邪牙岭。

      岭东有堆岩石,是传说中的仙人炼丹炉(据县志载,此为唐代黄巢军铸炼兵器之所),解放后为建余干水泥厂所毁。

      岭下有鸿洞,可容数百人,有石墩、石桌、石椅,又进有一小洞,其深莫测,洞中遇晴则润,遇雨则燥,多出蝙蝠。在洞口望向岭顶,岭顶岩石像虎嘴,张口吐牙,仰望天空,大有长啸之势。故又称老虎山。

      岭南腰坡上有座石灰窑,此窑古老不知何代人所建,因此人们又称此岭为石灰岭。

      岭西有个西仓洞,洞内面积约有半亩,奇怪的是晴天滴水珠,雨天倒干巴。民闻传说此洞是仙人存放东西的地方,故洞名西仓。

       岭北有芮王祠、练兵场。据岭下吴家村族谱记载,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芮王(吴芮)首先率乡人响应,聚兵山岩岭,在此教练农民军。芮王祠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前后两进,中有天井,堂中供有芮王石像。1943年被拆往县城上关作为重建吴家祠的材料。

      山岩岭北麓,距芮王祠百余丈,有座宋代丞相夫人的暗葬墓。墓穴前,有块墓碑,碑文仍依稀可辨,上面记载系宋丞相赵汝愚夫人汤氏(年方三旬病故)的墓葬,文革时期被盗。

打仗岭:在县西南九龙乡境内,润溪湖与杨坊湖之间。面积为0.1平方公里的独立荒丘,海拔30.4米。

      相传清末清军与太平天国石达开在此作过战,故名。

站立位置:

GPS
纬度 28:31: 29.6190000000061104
经度 116:32:45.2951999999930877
高度 23

洪崖山 :在县西北三塘乡境内,北濒鄱阳湖,东与松山紧连。面积0.4平方公里,海拔75.2米。因地处水口,山崖长年受洪流冲刷,故名。

      相传晋张氲曾隐居此地炼丹,旧有丹井、丹炉、仙坛观及柏笑亭、洪崖寺等古迹。

      洪崖寺,唐天宝年间始建,以山称名。相传大战鄱阳湖时,朱元璋曾来此游玩并赐名洪塘寺。

      据说这就是张氲骑驴登仙时留下的印痕。蹄印虽在山顶,却长年有泉水冒出。

     柏笑亭,以乐在松柏之中得名。

康郎山:亦称抗浪山,原为鄱阳湖中一岛屿,是“影响中国100大战役”之一的鄱阳湖之战的主战场,也是朱元璋囤兵扎寨的地方。康山大圩兴建后,这一岛屿已变成被良田包围的大村落了。

      为纪念死难的将领韩成、丁普郎等36人,至正二十四年春天,朱元璋建忠臣庙于鄱湖岸边康郎山上。

      2019年“忠臣庙”旅游景区更名为“忠义文化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茅柴山:白马桥乡境内,东起上燕源,西至细源垄,南邻斛塘,北靠花山岭,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41.9米,植被松树、茶林。旧以茅草丛生得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清师范在此建立余干分校。

为当时师资紧缺的余干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师,曾一度被誉为余干的黄埔军校(邹循丁老师供图)

      八十年代初停止办学后,校园逐渐荒废,楼房大都已经倾圮。

宝应峰:黄金埠镇东郊,海拔高度为181米。

      山顶建有宝应寺、忠公亩(为纪念五代十国陈国丞相戴安而建)、大雄宝殿、观音堂、钟鼓楼、芷经阁等建筑,气势恢宏,被誉为“余干的布达拉宫”。

      近年在宝应寺西南稍低的山峰上又修建了一座高大的注礼塔。

北应峰:在县北石口镇重洲村后,泊头湖北。面积0.5平方公里,为独立小丘,长有松树。因与湖南一山峰相对应而得名。

      北应峰上有一古寺,名为“北应峰”。具体兴建年代不详,现存古寺为道光二十六年(1864年)重建。

      据说此寺庙里的签卦与其他地方大为不同,签卦内容宗教意识少,文化气息强,多为规劝人们积德行善,尊老爱幼,发奋图强等。

殿山:信丰乡境内,后龙山与斛桶湖之间。为独立圆形小山,面积0.03平方公里,海拔34.6米,植被灌木。元末以山顶建有殿下庙得名。

       山后是“知青故里”——余干县信丰知青博物苑。

      近年山上建有“梅王殿”,纪念西汉名将梅鋗。

雕峰:在枫港乡樟木桥赵家村旁,临石鼓塘。面积约0.45平方公里,海拔45米。因山形如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雕,故名。

      南宋右丞相赵汝愚及其子葬此山阳。旧有雕峰寺、报国寺等古迹,今废。赵汝愚墓,1984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雕峰西北角有东汉五经博士张遐墓。

藏山:现名赵家岭,在县城西,市湖北岸。属东山岭西南脉。其山峭壁悬崖,多生古梅,山下有洞,据说有神仙藏身洞中,故名。南宋右丞相赵汝愚年少时,居此读书。故又称赵家岭。嘉熙元年(1237年),宋理宗亲书“梅岩”二字追赠汝愚,其子孙勒于岩石上。故有“宸翰梅岩”之胜景。此外山上还有蛮王墓、神仙窝、藏山寺(又称西禅寺)及溪山风雨亭等古迹。今俱废。

      近年修建于藏山前琵琶湖公园内的溪山亭。

      楹联“溪流秦汉千年雨,山隐松梅万里风。”由农民诗人王金玉所撰。

福寿墩:梅港乡董家店村东南,海拔29米。为独立小土墩,明著名理学家胡居仁曾于“成化乙酉(1465年)冬,移屋数间,覆檐以茅,墐壁以泥,周屋以土爲堑,而杂植竹木於上”于此。

      明胡居仁曾题“福寿墩”三字于石,故名。今“福寿墩”三字不存,后人在此墩上建有“福寿墩庙”以示纪念,并祈求多福多寿。

寺背岭:在县南梅港乡。其山格奇异如睡椅,汉时有舆师曰此地当有受命者。西汉大将梅鋗葬此山南。南朝宋元嘉年间,以在应天寺后得名。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相传西汉梅锅墓有紫气铺天,文帝令断其脉,并作寺压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建成,前后两进,木质结构,得名应天。又传唐时有寺僧掘墓,见一用生铁禁锢的洞穴,皆吐血而死。该寺经历朝修葺,保存完整。

狮子岭:梅港乡大山底村,海拔80余米。明理学家胡居仁葬于此山。

       据史料记载,为防止墓被盗,胡居仁一共有真假木棺18副,分别安葬在狮子山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主要是因为明万历帝叫人做了一个18斤重的黄金头像陪葬在他的棺内。

仓前岭:在县城市湖北岸,属东山岭西南脉。旧传山下有石,其状如鹿。因岭在常平仓前,故名。唐朝名相李德裕早年任余干县令时在山上建有白云亭。唐朝工部尚书余懃六世孙余铎葬此并有碑,今不存。

马鞍山:余干县城南部约4公里处,因状如马鞍而得名。旧名玉马山,山下有白石如马而得名玉马、白马。它北靠朱眠山西临余黄公路,南朝彭家水库,依山带水,与长岗岭相呼应,尤如一条卧龙,气势雄伟。

      马鞍山是一处远近有名的佛教朝拜地。民国时曾建有一座凤凰庙(即观音庙),文革时被毁。故又人称此山为凤凰山。改革开放后当地信众在山上新建了一座白马寺。

      近年在进山路口又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牌楼,上书“马鞍山白马寺祈福园”。

盅子岭:枫港乡西坪樟木桥赵家南面500米,当地人称东台寺(即东台寺遗址)。

      1985年文化普查中在此发现一西周遗址——盅子岭遗址。采集陶片纹饰有回纹加菱凸菱、大角曲折、复线弦纹、方格加回纹、网结、回纹。

锣鼓山:在县西北康郎山北侧,临鄱阳湖。面积0.03平方公里,海拔20米,相传元末鄱阳湖大战时,朱元璋在此擂鼓鸣金,指挥作战,故名。今康垦圩电管理委员会、锣鼓山电排站设此。

牛头山:在县西北梅溪乡境内,信江与沙塘池中间。面积0.2平方公里,海拔33米,为独立小山,因状如牛头得名。又说因岳飞部将牛皋在此收服余化龙得名。瑞洪八景之“牛头浪蹴”即此。清章士馨有诗曰:
     “ 牛角山插水中央,画出山光接水光。多少渔舟山下宿,一声欸乃暮烟苍。”

华山:在县东南黄金埠镇郊华山张家村后,因山上松竹繁盛而得名。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谢枋得在团湖坪与元将武良弼大战期间,曾步其巅,见山上树高林密、涧水潺潺,说此地可居隐士。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红巾起义军攻余干,与元丞相曳怜只班,左丞相老老,右丞相火尼赤大战团湖坪时曾屯兵于此。

禅师岭:在县南梅港乡竹山里村北。面积1.2平方公 里,海拔159米,杂生茅草。其山脉由西蜿蜒而来至此截然壁立,因山上有禅师庙,故名。明胡居仁在《寄蘧行素》中称之为归儒峰。

《寄蘧行素》明朝·胡居仁

归儒峰下读书堂,势利纷纷已两忘。

窗外梅花初破雪,檐前松竹几经霜。

岂于末学矜多智,肯向遗经识大方。

何日重来酬旧约,力扶吾道正天常。

注:蘧行素当时余干隐士

      由山上搬迁到半山腰的禅师庙,后人谐音称之为“善慈岭庙”,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人们对禅意的追求相对淡泊了,但对善对慈的要求始终未曾改变。

武陵山:在县北,今石口镇常山汤家。面积约0.2平方公里,海拔34.1米。因其扼余水水口,常有兵家结营山林之中,旧名武林山。

      公元前111年,闽越王余善发兵入武林等地拒汉,汉楼船将军杨朴出武林征闽,均连营山上。唐时改称武陵山。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吴宏屯兵于此,称武陵营。该山四面临水,建国后沿河兴圩,始与陆地相连,今为常山汤家村地。

       山顶的“武林山寺”早已不存了,当地老百姓在原地上建起了“武陵峰庙”。“武陵峰庙”极其简陋,一幢刷白的砖墙小屋和四根钢管撑起的雨棚扫除了它作为神庙仅存的一点肃穆感,让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凉亭。还好“武陵峰庙”四个字足以说明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陵山”。

南极峰:今五雷乡南谷张家附近,又名南谷山。明成化间(1465--1487),理学家胡居仁东游闽浙后,回到南谷山中筑室隐居,并建南溪书院(有资料称为南谷书院)讲学。当时四方来学者,接踵而至。清初废。

明胡居仁自有《南谷》诗云。

红尘应不到青山,新徙琴书入考盘。

茅舍竹篱闲处乐,地炉松火静中安。

数竿瘦竹风初静,满树寒梅雪未干。

却笑山人多逸兴,诗成袖手面层峦。

心迹高楼结构幽,吾人于此足岁修。

北山毕獐青云锁,南谷深沉紫气浮。

敬意毋荒时翼翼,善心不昧日休休。

君今莫道功名事,争似单瓢乐更忧。

      南极峰下的南谷村是原余干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锅㞘山:在塘湾南偏东1.5公里小山。清中叶周姓由当地河桥迁居锅㞘山边,村以山名。

      1932年9月15日,罗英同志率部(余干靖卫大队)181人,在此举行了震惊省内外的武装起义,全部改编成红军。大大鼓舞了苏区干部群众的革命斗志,壮大了革命武装队伍。

保庆峰:位于五雷长源周家。大革命时期,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

      1929年4月,中共余干县委秘密机关由县城迁驻里源卢家村。8月20日,在里源卢家召开中共余干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2月28日,建立以五雷地区为中心的秘密的县、区、乡、村苏维埃政府。

      1930年5月15日,在长源周家(原五雷乡)的保庆峰庙中,正式公开成立余干县苏维埃政府,方佩龙为第一任主席。

      立在保庆峰庙前大理石碑,记录了中共余干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建立的经过。

(注:根据1991年《余干县志》,余干县苏维埃政府建立日期应为1930年5月15日,而非16日。石碑正文第一段末尾“共17人”写成了“公17人”。)

霞山:在峡山垄南1.5公里信江东岸,邻余黄公路。薄暮时分,霞波掩映,故称霞山。南宋理宗末期,周姓由神仙畈迁此,村以山名。明刑、礼二部郎中胡舜胤葬于此山。明镇边重臣李颐亦葬于此山。李氏后人在其墓址新修了水泥墓,立起了石碑。

花墩山:社庚东偏南2.2公里处,属李梅岭北麓。余干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何涣,幼年随父亲移居此山下湾头何家村。

碧霄峰:在县城东南四十里,今五雷乡境内。明理学家胡居仁建碧峰书院于此讲学,久废。

白马峰: 在县南梅港乡蛇山村附近。面积1.75平方公里,海拔111米,多生松杂木。因山下有白石如马,故名。明状元罗洪先有《白马峰》诗曰:
避苦征衣为浣尘,时寻高处入层云。九天风雨如归洛,万壑烟霞似锁秦。(注:根据罗洪先的生平,此诗极有可能写的是湖南衡山的白马峰)

紫鸡岭:在县中白马桥乡陈家村边,南临信江。面积0.2平方公里,灌木,柴草丛生。因有紫色矶石伸入江中,故名紫矶岭,后误为今名。清时,安居李学泗隐居此地讲学,又称学堂山。

支机山:在县东杨埠乡境内,木溪水库东侧。面积 0.4 平方公里,海拔 112 米,杂生灌木及松树。相传晋处士支机隐居于此,故得名。

黄蘖山:邓墩乡境内,余干、东乡分界线上。面积4平方公里,海拔189米,植被松树、柴草。以上有黄蘖寺得名。相传梁天监间(公元503 -519年),有曹希明自弋阳圭峰至此,结庐山中,坐禅五十年,旧有坐禅石,今不存。(土话“安业山”)

古圣岭:在县南李梅岭林场境内,余干、东乡两县分界线上,西邻郑坊余家。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332.7米,山多松、灌木。旧志称古石岭,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有坚士禅师隐居于此,易名古圣岭,又称古圣峰。

打鼓岭:在县南李梅岭林场境内,余干、东乡分界线上,东邻桥家岭,西靠对形峰。面积2平方公 里,海 拔320米,多为灌木丛。该地山高路险,相传,唐末黄巢义军路经此地,为振士气,击鼓助威,故名。

祈雨岭:在县南梅港乡肖坊村边。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153米,多为松树。相传程翁二道人,月印禅师早年求雨于此,因名。旧有登仙遗迹,

有些山岭暂时未能提供图片,后续补上。

由于所参考的资料有限,图文如有出入请批评指正,如有漏编的历史文化山岭也请留言,不胜感激!

如有知道“祈雨岭、打鼓岭、古圣岭、支机山、紫鸡岭、白马峰、碧霄峰”地址的朋友希望在评论区留言,感谢!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