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70年,鄱阳交通发展的历史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0793资讯 / 经济资讯 / 正文

未命名-1.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70年,鄱阳交通发展的历史

转载 163k.com2019/10/11 15:28:5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鄱阳发布 作者:张新冬 黄鹏 2845 阅读 0 评论 17 点赞





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网通达了省市、邻县,连接了县城与所有乡镇,延伸至每一个村庄乃至每一户村民……“四好农村路”创建的步伐正在全县大地上坚定前行;鄱阳至余干高等级公路建设有条不紊、九景衢铁路鄱阳站正式通车、昌景黄高铁已经开工建设、鄱阳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建设、双港航运枢纽工程基本完成围堰及导流明渠开挖……一幅水陆空交通紧张建设的画面正在鄱阳大地呈现。70年,我县交通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取得重大成就的建设史,也是一部创新交通发展之路的探索史。




近年来,我县借助全面脱贫攻坚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的指导意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的良好契机,下大决心,不等不靠,积极筹措资金,对交通项目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投入,在铁路、国省道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打通了所有贫困村的最后一公里,全县城乡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交通运输事业迎来新的跨越发展。






如今,我县公路总里程5879公里,其中:途经我县高速公路3条共92.4公里,途经我县国道2条共160.359公里,省道6条共182.546公里,县道24条共545.466公里,乡道153条共1176.28公里,村道1959.044公里,通自然村(组)公路1763.1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39.5km,公路通车里程和公路密度在全市乃至全省均名列前茅。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干支相接、城乡联通的公路网络,基本实现6小时达上海,4小时达杭州、合肥,1小时达昌、九、景、鹰四大城市,一小时通达乡镇的公路运输网络。


近年来,我县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约15亿元,启动县乡道升级改造452.6公里,已建成261.7公里,建设通自然村公路1200余公里,危桥改造79座。其中,改造升级的县道近160公里,比“十一五”和“十二五”10年县道改造的里程还多,通过交通人忘我精神的劳作,我县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将达310公里,三级公路比例达56.8%,提前两年超额完成省厅确定的“十三五”县道三级公路比例达到50%的目标。危桥改造更是“十二五”期间的13倍。




我县不断做优交通“动脉”、做实交通“静脉”、做细交通“毛细血管”,尤其在“四好农村路”创建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打通了所有贫困村的最后一公里。在通村公路建设工作中,我县确立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是核心、领导高位推动是关键、部门严格履责是保证”的指导思想,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灵活原则出台举措,狠抓项目落实与推进。


162个贫困村中,田畈街镇新联村、双港镇长山村、芦田乡孤山村三个村为深度贫困村,由于经济落后,三个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也非常滞后,至201710月仍有8个自然村11.49公里通自然村公路、6.8公里县乡主干道未通和118米危桥需重建。




为确实解决深度贫困村的交通出行问题,我县高度重视,在交通部门调查核实后,及时出台政策,决定按照“财政兜底,部门牵头”的原则强力推进。建设资金上,全部由县财政兜底。项目管理上,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实施,乡镇、村只需完成公路建设所需的征地拆迁工作即可,从而大大减轻了深度贫困村通自然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压力和管理能力不足问题,加速了公路建设步伐。2018年,县扶贫领导小组安排上述三村通自然村公路11.49公里,乡道主干路6.8公里,危桥1座18米,均按期建成,为我县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县自2016年以来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公路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智慧,巧干实干,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交通基础。

张新冬 记者 黄鹏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